专题:2023科技风云榜
新浪科技讯 12月21日晚间消息,由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科技联合主办的“2023科技风云榜”年度盛典今日开幕,今年活动主题为“智涌·进跃”。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发表题为《全球化3.0,中国创业企业的新机遇》的演讲。
对于全球化3.0,刘二海表示有四个要点:
第一,生而全球化。生而全球化和出海有本质不同。生而全球化指的是企业在创建第一天,其架构是按全球架构来做的。未来十年,我们可能会在世界范围内看到大量由中国人创建的这样的企业。
第二,照顾本地利益相关者。换言之,只有考虑到本地需求,企业才会有一个平和、友好、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是长期建设。
第三,数字基础设施的成熟。中国创业第一阶段是1978-1998年,不管是华为、联想或者是海尔,都是靠管理来创业,早期都是既缺技术也缺资金;第二阶段是网络时代,有了钱和技术工具,产生了平台经济,普通人创业的小公司也能做到几千亿美元的市值;2018年则来到新基础设施阶段,数字技术变成了基础设施,重构了几乎所有大型的行业。刘二海认为,一个技术刚刚发生时,不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多少影响,只有变成了基础设施重构其他行业,才能够对经济总量产生深刻影响。
第四,ESG。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引发了对能源的关注。他指出,能源行业在不断扩容,成为了一个巨型行业,包括二次电动化、新能源汽车、电网源网荷储的全面升级换代等等,快速成为了以万亿为单位的行业。从在海外建电池工厂,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中国人在这个行业里实现了领先。
刘二海认为,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比如瑞幸咖啡、蔚来汽车等。下一个十年,利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实践优势,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以及包括AI在内的新技术的赋能,中国一定能够涌现出一大批生而全球化的公司。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参加新浪科技的这个活动,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生而全球化推动全球化3.0”。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件事情呢?
尽管有人提出全球化已死,但我们看到的是全球化的转向——以不同的形态来表现出来。
此外,这个全球化是中国企业的一次机遇,特别是创业公司的一次机会。过去是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在第一天就建立了全球的架构。
第三,创业小公司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原因是中国本身在新的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比如新能源等领域的领先,使得我们有这么一次机会。
首先我们看看所谓“全球化3.0”包含什么内容、它到底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在里头?我们认为有四个要点:
第一,生而全球化。生而全球化和出海有本质不同。生而全球化指的是企业在创建第一天,其架构是按全球架构来做的。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在全球范围内纵横,你可能在未来的十年左右看到大量的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发展。
第二,照顾本地利益相关者。换言之,只有考虑到本地需求,企业才会有一个平和、友好、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是长期的事情。
当然,还有数字基础设施,中国在实践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四,大家谈到ESG更多想到的是责任,这里其实带来非常大的机会还是关于新能源。因为气候变化的另一面就是新能源的发展。
我们详细看看数字基础设施。中国创业在1978-1998的第一阶段是靠管理,不管是早年的华为、联想或者是海尔,都是既缺技术也缺资金。第二阶段是网络时代,有了钱和技术工具,才有了平台经济,普通小公司也能做到几千亿美金的市值。
到了2018年,我们觉得到了一个新阶段,数字部分变成了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重构了几乎所有大型的行业。同时还有新的技术在不断涌现。我们为什么强调基础设施?因为技术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技术本身不会对经济产生多少影响,只有变成了基础设施重构其他行业,才能够对经济总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家感觉房地产现在不太行,什么可以替代房地产呢?这对时间周期、行业的体量都有要求。汽车可能稍微接近,但是也差的很远。目前,中国一年卖2600万辆汽车,按一辆车10万计算,2600万辆就是3万多亿,总量还是没有房地产那么大。所以,基础设施是很重要的,因为数字基础设施可以重塑整个行业,而且是很多个这样的行业。
刚才很多专家讲到了AI、讲到了大模型快速兴起。AI快速发展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也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一部分。AI成为数字基础设施以后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看到了所谓的“双边重构”,能够给整个行当带来非常不一样的体验。我们举一些实践中的例子。
瑞幸咖啡为什么可以发展这么快?并不是因为它是在咖啡行业——这个行业里也有市值只有2亿美金的公司。瑞幸发展这么快是因为它采取了非常不一样的架构,不一样的体系方式:用户运营、垂直整合、大范围协作这些都不新鲜,但你把几个东西有机地放在一起做出来的企业才可能有相当的价值。
再来看看途虎养车,它的销售收入是第二名到第五名的总和。在香港市场还处于调整期的背景下成功上市,途虎凭什么?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汽修店铺,显然不可能。创业伊始,途虎就自建客户端,自己运营数千万活跃车主用户,产品端则是建设供应链,然后把双边联结到一起,高效匹配服务产品与用户,实现了更低价格和更好服务。
可见,新基础设施使得“生而全球化”成为可能:数字基础设施使得远程办公、全球协作成为可能,也使得企业的可迁移性增强;谷歌、脸书、TikTok这些全球性社交平台,让企业能通过广告和数字营销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客户;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海运、空运、铁路运输,使之更加高效;发达的制造业和供应链让产品性价比越来越高;全球资讯共享,让市场对需求的反应变得更加迅速。
过去几年间,变化非常大的一个事情是宏观因素,这几乎是共识,比如碳中和、地缘政治、政策监管、疫情等等。作为企业家、作为创业投资人,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此外,技术/商业模式/基础设施是你在考虑业务时必须要看到的。产业层面,比如说汽车是个蓬勃兴趣的行业。当然还有社会的变革,包括下沉市场、全球化3.0、以及创新消费等等。
具体到企业层面,则是非共识,还是用案例来说。特斯拉在2011年的上市是1956年福特IPO之后,美国市场上的第一家汽车上市公司——其实近几十年来,美国VC并没有对汽车这个行业进行投资,因为汽车本身是非常传统的行业,怎么可能再去投资一家做车的公司呢?就连马斯克本人也并不是公司最早的创办人,他是在投资特斯拉几轮之后成为CEO、董事长,并且不断发展,才有了这样一个投资机会。现在回头来看,这个机会就是我们讲的“全球化3.0”中ESG,也就是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引发了对能源的关注。能源行当目前还在不断扩容,成为了一个巨型行业,包括新能源汽车、二次电动化、电网的源网荷储等等,快速成为了以万亿为单位的行业。中国人在这个行业里是领先的,除了在海外投资建电池厂,中国也是新能源汽车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国内很多公司都在快速行进,一些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变成基础设施,可能对整个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举例来讲,蔚来汽车落地合肥之后做了产业园,把产业链上下游的其他公司都带到里面去,可能有700亿到1000亿的规模,拉动效应非常之大。
我们投资的LEMMO是一间在德国运营的电动自行车公司,是由摩拜单车的团队创建的。FEST是我们投资的另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它的创始人一直在做海外市场。FEST的产品是电动轻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公司的供应链目前在中国,未来计划在欧盟其他地方进行产能扩容。目前,FEST已经在南美和欧洲开始销售自己的汽车了。
中国创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我们盼望下一个十年有更多中国公司、中国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它们“生而全球化”,利用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实践优势,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以及包括AI在内的新技术的赋能,必将不一样的产品、带来崭新的体验。
我今天分享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