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发布会上披露,这项工作已经启动,当前已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组。目前等待各家银行提交补充资本的方案,六大行均已上市,具体的资本补充计划各家银行还会通过公告向外界披露。
今年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总体保持平稳,但近年来略有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工行、中行、农行、交行、邮储六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01%、13.84%、12.03%、11.13%、10.3%、9.28%。其中建行、工行高出监管线4.8个百分点以上,中行、农行分别高出监管线3个、2个百分点,交行、邮储银行高出监管线1.8、1.28个百分点。
现在六大行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要求的同时不良率还较低(今年6月末不良率均低于1.4%)。在此背景下,国家对六大行注资的考虑主要是:近年银行净息差不断下降后银行利润下滑,内源性资本补充压力增加,同时外源性资本补充难度加大,需要国家增资。
李云泽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减费让利的力度不断加大,净息差有所收窄、利润增速逐步放缓,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
央行《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称,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以及向股东分红,并通过资本的杠杆作用再次作用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国内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例如,由于目前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P/B)为0.58,通过发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力较为有限。
历史上一共有两轮国有大行注资: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向四大行注资,2004年-2008年央行动用数百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四大行。
前两轮注资时,四大行不良率较高、资本充足率较低甚至已资不抵债,注资是迫不得已的举措,2003年中央将包括注资在内的国有大行改革上市定调为“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新一轮注资是在不良率较低且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要求下的一种主动作为,是应对未来风险的前瞻性举措。
前两轮注资中,中央财政、中央银行均履行过出资人的职责,其中中央财政通过特别国债向大行注资,中央银行通过中央汇金、梧桐树平台以外汇储备向大行注资;前者需要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批准,后者则不需要,程序相对简单。
在近年明确财政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的背景下,新一轮注资资金来自于中央财政。此次蓝佛安的发言意味着,新一轮注资资金来自于特别国债,但后续还需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批准。
按惯例,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般在偶数月份召开会议,下一个政策观察窗口或在10月下旬,去年增发万亿国债就是在当年10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审议批准的。不过今年8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延迟到9月召开,今年10月的会议是否会受影响还需观察。
中央财政的注资可能还需要考虑到六大行不同的股权结构。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目前财政部直接持有工行、农行、交行的股份,但没有直接持有中行、建行、邮储银行的股份;中央汇金直接持有四大行的股份;邮储银行的股东既没有财政部,也没有中央汇金。这样的股权结构意味着中央财政或可直接注资工行、农行、交行,但要注资中行、建行可能要通过中央汇金。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林英奇测算,在基准情形下(提升核心资本充足率1个百分点,缓解5年资本压力),工行、农行、建行、交行、邮储需要注资的规模分别为2500亿元、2200亿元、2200亿元、1900亿元、900亿元、900亿元,合计约1.1万亿元。财政部此次发布会尚未披露注资及特别国债发行规模。